聰聰對平保提出10個擔憂:
1. 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
2. 遞延承保費用攤銷、可供出售的債券減值及壽險業務的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並不足夠。
3. 成本控制能力較差。
4. 產險的綜合成本率過高。
5. 對外投資風險管理不當(富通)。
6. 政治敏感度不足(融資事件及汶川地震)。
7. 農村地區的發展處於相對弱勢。
8. 保費收入對投資形產品依賴較重。
9. 綜合經營的風險不明。
10. 國策受惠程度相對較低。
筆者覺得非常好, 投資一間公司不單止要去思考間公司有什麼好, 也要去研究間公司有什麼不好. 不過, 當局者迷, 有旁人提點, 或者提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非常有價值.
今次筆者想回應第一點關於"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的擔憂. 歡迎網友討論和指教. "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相信是指平安壽險於08年6月30日止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只有121.3%. 我認為單看平安壽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其實係無意思, 而償付能力充足率對平保又無意思. 因為平保是一個控股公司, 或稱為母公司, 負責為期下各子公司分配資源. 如果平安壽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夠, 平保可以注資提升平安壽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 去到300%, 400%都可以, 因為平保有足夠的財力, 事實上, 平保擁有的excess capital 估計超過350億人民幣.
至於其餘9個擔憂, 期待有網友分享意見.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下一站,牛津
2 年前
1. 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 市場先生已回應, 我無補充
回覆刪除2. 遞延承保費用攤銷、可供出售的債券減值及壽險業務的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並不足夠。<--- 我未能判斷攤銷及撥備幾多至夠, 睇埋 Q3 業績公佈先
3. 成本控制能力較差。
4. 產險的綜合成本率過高。
<-- 同類產品的佣金比中壽更慷慨 , 抑或只因新業務比重較中壽大, 使新保單成本比重較大而有這印象 ?
5. 對外投資風險管理不當(富通)。<-- Fortis 佔平保整個投資組合 2% 左右, 未傷元氣, 不過馬明哲還是要多些對外重申當中吸取了甚麼教訓
6. 政治敏感度不足(融資事件及汶川地震)。<-- 融資嫌佢太遲進行, 汶川後它的公關對策不及中壽, 但無萬科, 阿里巴巴等衰多口老細那樣犯眾僧. 因內地食品事故一單比一單震撼, 對其醫保產品的賠付率, 準備金等要全部重估, 但這是全中國保險業的問題, 不止是平保單方面的憂慮
7. 農村地區的發展處於相對弱勢。<-- 這方面的確不如中壽, 但 bancassurance 與銀行-保險-証券行交叉銷售能力仍比主要同業強
8. 保費收入對投資形產品依賴較重。<-- 依賴投資型產品早是全球保險業大趨勢, 保險公司因此業績一定比以前更波動, 但只要投資項目不涉及美國次按的工具, 不會重傷
9. 綜合經營的風險不明。<-- 也可從好的一面睇, 產品種類多, 銷售渠道多元化才令人有此感覺
10. 國策受惠程度相對較低。<-- 同意, 但未致於像移動通訊一樣, 刻意由中移動轉去扶持其他幾家
市場先生你好,一直很欣賞你對永久投資組合的信心及理念。想請教你會否有任何特別情況、先生會考慮刪除某一隻永久組合內的成員? 例如管理水平下降...等等
回覆刪除Ian
why u now less update your blog in recent?
回覆刪除1. 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低。<-- 市場先生已回應, 我無補充.
回覆刪除2. 遞延承保費用攤銷、可供出售的債券減值及壽險業務的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並不足夠。<--- AFS 債卷係權益已經用市價反映不用擔心, 提取準備金要視乎產品類型, 由於平保以期繳為主, 準備金可能出現平滑化. 亦由於官方已經有所規定, 準備金係保險公司之間既差異, 未必反映公司能力.
3. 成本控制能力較差。
<- 呢樣絕對唔同意, 我係睇成本效益比, 上海同成都既後援中心幫助好大, 雖然代理人數目增多, 但係保單per head 仍然提升, 還未計cross selling. 平保開始每兩星期出糧, 呢種措施係公認提高生產力.
4. 產險的綜合成本率過高。
<- 08年係比較特別既一年, 亦係行業特性, 要再等多數年去驗證.
5. 對外投資風險管理不當(富通)。<-- 我已係blog 中表達意見, 不多談.
6. 政治敏感度不足(融資事件及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 我覺得馬總好慘, 平安內部都覺得好無奈, 亦因為咁樣成為最多員工捐款既國內企業.
7. 農村地區的發展處於相對弱勢
<-- 如果平保既定位係cross-selling, 就無謂浪費資源去農村, 城鄉二元, 提高代理人機動力仲好.
8. 保費收入對投資形產品依賴較重。<--
將風險轉嫁比投保人, 剩係收管理費係保險公司既生財之道, 可況投保人簽單前係要加簽證明自己了解保單內容
9. 綜合經營的風險不明。<-- 也是因為國內無前例可依
10. 國策受惠程度相對較低。<-- 我喜歡平安也是這個原因, 以企業年金業務為例, 一手一腳打半壁江山返黎, 話得說回來, 平安既混業模式, 亦係利用政策漏洞得番黎.
經過歷練既企業先會更強大, 富通投資既失敗令我更安心去買入平安, 亦付諸行動.
本人向來欣賞市場先生對投資的專注,以及在與人討論投資時能夠經常保持理性、開放的態度。
回覆刪除本人對平保提出的10個擔憂,其實是本人於08年9月23日在「聰聰的中國投資夢」發表的「詳細比較國壽與平保 (****)」一文的部份撮要。
當初撰細「詳細比較國壽與平保」一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借機整理以往對兩保的研究分析。
2. 期望各Blog友(包括自己)可以藉此抱著理性、開放的態度去分析及討論兩保,互相交流。
本人同意市場先生的意見,認為平保可以注資提升平安壽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
不過,本人認為國壽的財力比平保強,理由如下:
「根據08年上半年H股報告,平保的總投資資產(包括集團的非壽險業務,但不包括銀行業務,因其沒有公佈純壽險業務的投資資產) 有4485.29億元,而壽險負債有4405.94,總投資資產是壽險負債的101.8%。相反,國壽(純壽險公司)的總投資資產有8545.63億元,而壽險負債有6344.22,總投資資產是壽險負債的134.7%。明顯地,國壽的壽險投資資產相對壽險負債遠遠比平保的壽險業務高。」
本人最擔心平保的是它的綜合經營只會進一步消耗它的財力,但同時又得不到協同效應。
例如平安產險的綜合成本率由去年同期的101.8%增加至今年同期的110.3%。即使剔除雪災、地震及暴雨的淨損失,產險的綜合成本率也有102.3%。
進一步的分析,可參考本人於08年9月23日在「聰聰的中國投資夢」發表的「詳細比較國壽與平保 (****)」一文。
本人認為平保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差,分析如下:
回覆刪除根據H股報告,在平保的分部報告中,壽險管理費用在06年、07年及08年上半年,分別為60.07億元、87.76億元及38.37億元,每一個保險營銷員身上花的管理費用分別為29,243元、29,079元及12,181元(未年化)。相反,國壽管理費用在06年、07年及08年上半年,分別為93.39億元、117.98億元及50.26億元,每一個保險營銷員身上花的管理費用分別為14,368元、18,492元及7,435元(未年化)。
進一步的分析:
根據H股報告,在08年上半年,平保的已賺保費除以保險營銷員的人數為$122,206/人,而國壽則為$116,475/人。把這個數除以上述每一個保險營銷員身上花的管理費用,平保與國壽分別為$10.03及$15.67。
再進一步的分析:
根據H股報告,在08年上半年,平保壽險的佣金支出及管理費用分別為59.34億元及38.37億元,比率為1.55:1。相反,國壽的佣金支出及管理費用分別為18.03億元及50.26億元,比率為0.36:1。
明顯地,國壽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好。
以上的分析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AFS 債卷係權益已經用市價反映不用擔心
回覆刪除->多謝Cory兄的提醒!
但請問為何兩保在遞延承保費用攤銷的會計處理方法差異極大?
坦白講,我是希望像平保這類背景的公司能健康成長下去!
回覆刪除可是,平保在過去一年的表現令我對它是擔心遠遠多於放心!
回應gaubinfor , Cory , 聰聰 : 多謝意見.
回覆刪除回應Ian: 如果永久組合內的成員出現結構性而且不能補救的轉變, 我會考慮刪除該公司. 到目前為止, 無一間永久組合的成員有如此問題.
聰聰, 不要忘記一間是民營, 一間是國營. 國壽好難有平保出手咁闊綽, 同埋平保既代理人培訓係好嚴格, 呢淡飯唔易食的.
回覆刪除其實平保都衰到貼地? 仲有咩好擔心? 企業一定要擺脫過份既政策保護, 未來國內保險業面對既係銀行參保同償付能力問題.
係咪混業經業, 係由市場去決定
回應Cory兄:
回覆刪除企業一定要擺脫過份既政策保護
->這點我非常同意,亦是我最初看好平保及招行的部份原因。
未來國內保險業面對既係銀行參保同償付能力問題
->這點我亦非常同意。
->幸好國內保險滲透率仍然非常低,加上中國仍有最少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
->幸好大型保險公司仍有足夠償付能力,可藉機擴充地盤。
係咪混業經業, 係由市場去決定
->重點是,在個人壽險方面,因國策受惠程度相對較低的原因,長遠來說平保難以與國壽直接競爭,唯有善用自身靈活的經營手法,採取混業經業的模式發展。不過,長遠來說,成功與否,難以預料!
To 聰聰:
回覆刪除兩保准備金同比的差異,與准備金在會計科目中的處理不同有關:平安的責任准備金包括分紅特儲,而國壽是不包括的,它的分紅特儲放在“應付保單紅利”科目下(算作“其他應付保單紅利”),這樣的做法對資產負債表來講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科目不同而已,但損益表上差異就大了,准備金提轉差在損益表上有體現,應付保單紅利可沒有體現。
分紅特儲其實類似於萬能險的平滑准備金,都是豐年積下來的存糧,留出來來應對欠年的;而且一般都是倒算的,簡單來說,就是拿分紅帳戶帳面上的市值扣減公司根據保監會的要求提取的准備金(不低於保監會的最低法定准備金)。行情好的時候,帳面上歸屬於客戶的利潤多,但不會全部宣佈成紅利分配給客戶,不然可能極度抬高客戶的預期,而且沖著豐年高分紅進來的客戶在欠年的退保率往往很高,而且很多帳面上的利潤是沒有兌現的(AFS和HFT都有可能),要全部兌現也不可能(不然公司只好存銀行定期,不做投資了),這樣一來,將分紅特儲歸入責任准備金,實際上起到了對公司業績平滑的作用,也就是說,公司的投資資產在行情向好時增值,但同時其負債(責任准備金)以及負債對應的營業支出(准備金提轉差)也跟著增加,股東權益和利潤的波動都不會很大
如果把紅利特儲歸入“應付保單紅利”,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東權益同樣不會因為分紅險歸屬於客戶的資產增值而額外增加,但因為分紅特儲的變化在損益表中沒有得到體現,就可能造成利潤的大幅波動:在豐年利潤比真實情況更高,在欠年利潤比真實情況更低,這也正是我們在07-08年這一輪牛熊轉換過程中看到的,08年一季度國壽的eps那麼低,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原因:假如國壽的分紅特儲也計入責任准備金,那麼07年的營業利潤就該是年報上披露的348.19億,減去其他應付保單紅利的變動額286.31億-153.94億=132.37億,也就是說07年的實際利潤是215.82億;08Q1因為應付保單紅利的變動額是負數(照前兩年其他應付保單紅利占應付保單紅利比例估算的200億,減去07年末的286.31億),就該用一季報上披露的營業利潤36億,加回應付保單紅利的減少額86.31億,也就是122.31億,不僅不是目前看到的-61%那麼嚇人,而且同比還增長了22%。(注:這裏用的都是中國會計准則下的數據)
這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孰優孰劣還真不好,反正目前保監會都認可的,據說也快統一了,我個人傾向於平安的做法,畢竟國壽那種做法實際上是在用公司的損益表反應分紅客戶的損益,有點杠杆的味道了。
另外萬能險的平滑准備金也有類似的效果,但這部分根據監管要求是全部要放到責任准備金去的,可國壽的萬能險在它的產品結構中占比一直很小(05年才開始賣,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所以萬能帳戶跌價對國壽的准備金影響很小,但對平安影響就比較大。
另外投連的準備金也是計入責任準備金的,國壽的投連同樣很少(今年四月才開賣),所以投連帳戶價對國壽的准備金影響很小,但對平安影響就比較大。
最後,平安近兩年來一直在調低高利率保單的評估利率以消化利差損包袱,其後果就是這部分保單的責任準備金要多提,但對比這兩年中報的這個數據能看出來,08上半年為高利率保單多提的準備金沒有07上半年多,這也是提轉差同比減小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兩保准備金同比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據此并不能说明平安的准备金提取不足。
汶川地震後平安是國內企業反應速度最快的一個(12號當晚宣佈捐款500萬),也正是因為這個快,對災情的嚴重性估計不足,於是一直為人詬病,後來追加好像挨罵挨得更厲害了,嗚呼!还是杨董高,把捐款年金化,他在任期间负担也不算很重,离任后继任者挨个承担就是了
回覆刪除至於農村市場的小額保險,真的賺錢嗎?我非常懷疑,光每單費用就該多高了;日本的小額保險做得算是比較成功的,多年來也就是微利保平而已,政策性保險要做大規模可能靠譜,要想賺錢,太難
當然可以寄望於今後市場培育起來再賺錢,可時間會是多久?這個政策能持續多久?別的競爭主體倒是很可能下山摘桃子,還都要挑個大飽滿的摘 -- 對於全國性的保險公司而言,要在縣一級區域設立機構挖團隊,並不難,只不過都在看賺不賺錢,要不要做而已
本人對人壽保險公司的研究很有興趣,請問坊間有沒有有關的書籍可作參考?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