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29, 2013

自製零成本投資

身為匯控的擁躉和股東, 筆者通常每日早上上班時會看看前一晚匯控在美國的收市價, 最近筆者發覺匯控在香港做出的股價往往低於美國, 而以前有段時期當匯控股價於美股時段大跌後, 第2天在香港的表現反而較為堅挺, 當時有人話因為匯控在香港多忠實擁躉, 難道如今支持匯控的死硬派移民去了美國嗎? 筆者相信一支股票的股價表現不會是無緣無故, 背後一定有其原因. 無可否認, 踏入十月份港股的表現較美股為差, 十月初至今美國道指上升了2.91%, 港股恆生指數下跌了0.71%, 同期上證綜合指數下跌了1.92%, 顯示近期港股受內地股市影響較美股大, 最近人民銀行停止進行逆回購, 早前的逆回購合約到期資金自然會被人行回收, 觸發上海銀行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抽升, 市場憂慮人行收緊銀根會導致錢荒再現, 因此即使滙豐公布中國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創7個月新高至50.9, 並且是連續3月處於50榮枯線之上, 內地股市仍然持續向下.
 
有朋友問筆者, 面對目前的市況應該如何應對. 筆者想用巴菲特投資高盛作為例子. 根據報導, 2008年美國金融公司處於風雨飄搖之際, 巴菲特向高盛注資50億美元購買其年息率10%的優先股, 並獲得一批認股權證, 可以以每股115美元換購相等於50億美元的高盛股票, 表示一旦巴菲特行使手上的股權證, 高盛需要增發大約4,348萬股, 相當於現有發行股數的9%, 現有股東的權益難免被大幅攤薄. 於是高盛與巴菲特達成協議, 將按照高盛股票於今年10月1日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 計算該批認股權證的市值, 並發行等值的高盛股票贖回所有認股權證. 筆者根據某網頁有關高盛由9月17日至30日的收市價計出平均價為164.389美元, 然後計算出巴菲特可以獲得大約1,306.26萬股高盛股票 (5,000,000,000 / 115 * (164.389 - 115) / 164.389) = 13,062,600). 有人話巴菲特不花一分錢便得到接近3%高盛股權. 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 巴菲特對投資高盛賺取的利潤, 不是以現金形式實現, 而是將利潤換成高盛的股票.
 
筆者有朋友, 每當買賣股票有利潤, 不會盡賣股票, 而只是賣出價值相當於成本的股數, 變相以零成本持有餘下的股票. 例如, 如果投入15萬元買進15萬股每股1元的股票, 其後股票升至每股1.5元, 朋友只需賣出10萬股便可以取回成本, 然後繼續持有餘下的5萬股. 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 第一, 無人能永遠準確預測股價, 一旦該股票股價繼續上升, 朋友也可以繼續受惠於餘下的5萬股. 第二, 萬一市況逆轉大跌, 由於已經取回成本, 購買力完全無受損, 此外, 手上持股是零成本, 心理壓力大大降低. 第三, 重複一段時期後, 手上便會累積一批零成本的股票, 如果選擇的通通是優質收息股, 更能財息兼收, 永享投資成果.

 

星期二, 10月 22, 2013

為何巴菲特歡迎IBM股價下跌?

上星期四巴菲特旗下巴郡持有股權的IBM因為公佈令市場失望的業績, 單日股價大跌6.37%, 截至今年6月底, 巴郡大約持有6,812萬股IBM, 估計每股平均成本約為173元(美元, 下同), 同目前市價173.78元相約. 巴郡從2011年3月開始買進IBM股票, 估計買得最多的是當年第2至第3季那段時期, 據悉巴菲特原打算投入約100億元, 但最終稍為超出預計, 也顯示巴菲特對IBM的喜愛和信心, 事實上, 即使IBM股價在2012年第2季升至210元的高位, 從2012年第1季至第3季這段期間, 巴菲特仍然持續少量買進IBM股票, 平均價由185元至197元. 上星期四巴郡持有的IBM股票單日市值下跌8.1億元, 如果從年內最高位215.9元計算, 表示巴郡對IBM的投資帳面盈利29.22億元頓時化為烏有, 但巴菲特仍然能從容面對. 事實上, 巴菲特曾經於致股東的信提到, 寧願未來5年IBM的股價表現疲弱甚至下跌, 大家要知道巴郡對IBM的投資佔總其投資組合大約19%, IBM股價下跌表示極可能錄得巨額未實現虧損, 這種心態並非一般人能理解, 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記得當年筆者進入IT行業的時候, IBM是雄霸電腦業的翹楚, 當年如果有公司需要購買電腦, 部門主管多數會選擇IBM, 原因是如果有問題發生, 部門主管可以同董事會解釋, 連一哥IBM都出事, 其他細牌子更加不可靠, 而且IBM出事, 表示我們的競爭對手同樣受影響, 不用害怕落後其他同業. 相反, 如果選擇其他牌子而最終出事, 部門主管就會受盡千夫所指而欲辯無從. 但今時今日, 除了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 相信用IBM巨型電腦的公司已經不多. 為何巴菲特卻鍾情IBM呢?

2012年IBM賺大約166億元, 自由現金流高達182億元, 管理層在2015路線圖(2015 Road Map) 提出700億元的回饋股東目標, 包括支付200億元股息, 和回購價值500億元的股票. 如果IBM股價是200元, 表示公司可以回購2.5億股, IBM已發行股票數目會由11.6億股下跌至9.1億股, 表示巴郡不用增加投入一分一毫, 所持有IBM股權會由5.87%上升至7.49%, 但如果IBM股價下跌至100元, 同樣的500億元卻可回購5億股, IBM已發行股票數目會由11.6億股大幅降至6.6億股, 巴郡持有IBM股權會大幅增加至10.32%. 對IBM持股比重上升表示巴郡能夠分享IBM的盈利以及其對股東回饋的得益越大. 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指出, 邏輯非常簡單, 如果在未來的日子你都是某股票的淨買入者, 無論是直接投入資金或間接通過該公司的股票回購計劃, 那麼, 該股票股價上升將令你受損而並非受益. 持股股價下跌, 持股人得益越大, 心態上越歡喜, 這種思維是否不可思議呢? 如果運用在期望以股代息的匯控股東身上, 匯控股價下跌其實是好事還是壞事, 值得再思考.

星期二, 10月 08, 2013

危機意識低得令人憂慮(副題:中國太平)

面對美國臨時撥款預算及債務上限談判的不明朗因素, 投資者只是當作看美國政客惡作劇, 睇死佢一定搞掂. 美銀美林表示今次只有10億美元資金流出債券及股票基金, 相比2011年8月美國債務上限危機, 當時觸發股票及定息債券基金多達600億美元贖回, 目前投資者的危機意識令人憂慮地低. 雖然筆者認同, 美國債務的上限最終都會得到提升, 不會出現債務違約, 但值得憂慮的不是債務上限提升與否, 而是不斷膨脹的債務, 一間靠不斷膨脹債務才得以生存的公司, 前景有多好, 甚至有無前景, 大家應心中有數. 此外, 據報導羅傑斯認為目前投資者處於愚人天堂, 換句話說投資者在玩"鬥傻"遊戲, 玩過音樂椅或俗稱爭凳仔的人都明白, 椅子的數目永遠不夠參與遊戲的人數多, 音樂終有一刻會停止, 而音樂一旦停止一定有人沒有椅子坐而被淘汰出局. 事實上, 巴菲特也承認目前美國股市的估值已經從5年前的"便宜得離譜"變到"差不多合理", 用價值投資者的言語, 即安全邊際已漸漸消失. 筆者提醒身邊的朋友, 如果過去5年都有投資股票, 目前的現金水平, 應該是5年以來最高的, 投入股市的資金應該要和股市水平成反比例, 股市越升要越增持現金, 而不是投入更多的現金.

筆者目前的投資策略趨向保守, 只是小注資產有大折讓或股價大落後的金融股. 目前恆生指數相距年內高位只有3.37%, 但966中國太平現價不及年內高位的70%. 今年5月27日集團宣佈重組計劃, 以總代價105.8億元人民幣向母公司購入太平人壽25.05%股權, 太平財險38.79%股權, 太平資產20%股權, 以及太平養老4%股權等資產, 代價以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並建議每股發行價為15.39元(港元, 下同). 由於重組對現有股東有利, 當時刺激股價最高升至14.36元, 但升勢因為隨後美國退市和內地經濟憂慮影響大市回落而無以為繼. 不過, 目前大市已經漸回高位, 不排除一旦重組計劃有新進展會刺激股價再次急升. 即使單看業務發展也不俗. 集團最新公佈今年首8個月保費收入, 壽險業務, 財險業務和養老險業務分別按年大增60.3%, 44.2%和36.7%. 於今年6月底中國太平股東應佔內含價值為270.2億元或每股15.84元, 難怪母公司願意接受每股15.39元的發行價, 以重回5月底高位14.36元為目標, 以現價11.66元計算, 潛在升幅23%, 到時P/EV仍然只有0.93倍.

星期二, 10月 01, 2013

1905年香港愛德華七世半圓銀幣 NGC MS64

愛德華七世半圓銀幣是香港最後一個半圓銀幣系列, 只發行3年, 1902和1904的發行量都是10萬枚, 1905發行量最多, 有30萬枚, 因此, 最常見價格最低. 根據NGC的Price Guide, 1902, 1904和1905 MS60分的價值分別為320美元, 360美元和225美元.

1905以品種計最普通, 只好計品相. 獲NGC評為64分只有4枚, 最高分為65分, 只有一枚. 獲PCGSC評為64分也只有12枚, 最高分都是65分, 也只有一枚. 不過, 要知道如果有人在NGC評得64分, 然後去PCGS進行crossover評級, 如果同獲64分, 那麼同一枚銀幣在NG和PCGS都有記錄, 因此, 雖然記錄上NGC加上PCGS有13枚64分, 但實際上的數量有機會是少於13枚.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