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保監會於2月13日宣佈於2月16日開放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證利率. 保監會按著"開放前端,
管住後端"的基本思路推進人身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 開放前端的意思是將產品定價權交還給保險公司, 保險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由保險公司根據市場供求關係自主決定.
管住後端的意思是監管部門根據一籃子資產的收益率以及國債到期收益率等綜合因素決定準備金評估利率, 目的是透過後端影響前端的定價, 管控風險.
保監會確定了先開放普通型產品, 再開放萬能型產品, 最後才輪到分紅型產品的三步走改革路線圖, 並於2013年開放了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
不再執行2.5%的上限限制, 但保險公司如果想將普通型產品的收益率定在3.5%以上則需要報批. 普通型人身險是指純保障和消費型的人身保險, 包括重疾險,
定期壽險, 生死兩全保險, 終身壽險, 以及沒有分紅功能的健康險等.
萬能型人身險既具備人壽保險的基本功能, 又讓客戶享受到投資收益, 萬能險的萬能在於客戶投保後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調整保費, 保額和繳費期. 客戶繳交的保費分為2部分, 一部分用於保險保障, 另一部分進入投資帳戶, 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 投資收益上不封頂, 下設最低保障利率. 通常每個月保險公司會公佈一次萬能險的結算利率. 以平保為例, 今年1月份個人萬能險的結算利率為4.25%, 相對分別為4.02%和4.4%的2年和3年定期存款, 尚算有競爭力. 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包含2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保證利率, 另一部分是不保證的利率, 視乎投資表現. 今次保監會開發的是第一部分的保證利率, 由之前不得超過2.5%, 放寬至由保險公司根據產品特性和風險程度自主決定. 不過, 保監會在後端設下底線, 保險公司開發萬能險產品的最低保證利率如果高過評估利率上限(現為3.5%), 需要保監會審批. 因此, 預期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只會上調到3%至3.5%的水平. 有人認為即使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上調到3.5%, 仍然比目前保險公司給予客戶的結算利率4.25%為低, 因此判斷對內險股沒影響.
筆者認為不應忽略當初把最低保證利率定在2.5%的歴史原因. 在95至99年間, 內地的市場利率在較高水平, 內險企業為吸引投保人而推出一系列高額保證收益的保險產品, 當時平保對壽險產品提供等於或超過5%的較高定價利率, 結果種下了後期巨額虧損的禍根, 至今平保99年6月前承保的有效業務價值仍然為-75.03億元人民幣. 因此, 99年6月後保監會規定保單預定利率不可超過2.5%, 以避免內險企業定價過於進取甚至進行惡性競爭. 現在保監會把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管制開放了, 下一步必然輪到分紅險, 實現人身保險費率的全面市場化. 需知道, 最低保證利率是無論投資表現如何, 保險公司都必須給予客戶的收益率, 一旦內地國債孳息率出現黑天鵝事件, 是有機會做成虧損的. 因此, 內險企業需要在提升與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力, 甚至同業之間的競爭, 和提高保證利率的風險取得平衡, 這不是容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