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筆者的朋友都知道, 以前筆者的投資以金融股為主, 包括國際銀行股, 國際保險股, 本地銀行股, 以致內銀,
內險等等. 近年筆者開始轉型投資價值型的股票, 大部分都是市值較細的公司, 選擇的標準主要有3個, 資產折讓(資產是什麼當然非常重要,
筆者較喜歡收租物業的資產), 股息率和淨現金(淨現金一般有兩個標準, 較寬鬆的標準是現金和銀行存款減去所有付息貸款是正數,
較嚴謹的標準是現金和銀行存款減去所有負債仍然是正數才稱為淨現金). 通常符合筆者標準的股票都 是成交量不多的, 有人稱之為有流動性風險的股票.
筆者不太介意持有流動性低的股票, 因為好的股票應該只想買更多, 而不是經常去想什麼時候賣.
以後筆者會寫一些文章分享投資這類悶股的心理歷程和看法.
筆者想在此多謝一些投資價值股的前輩, 包括網友Louis兄,
千股專家湯才兄(其實湯才兄年齡比筆者細很多), 以及雪球紅人Ten-bagger. 如果他們在投資價值股方面是大學教授級數, 則筆者就是幼稚園學生.
筆者仿傚巴黎兄, 在YAHOO財經建立了4個投資組合. 第一個當然是筆者的價值股組合, 另外3個是用來比較投資回報表現的基準組合,
包括只有一支盈富基金(#2800)的恆生指數組合, 另一個是包括工行, 建行, 農行, 中行, 交行和招行的內銀股組合, 最後一個是包括國壽, 平保, 太保,
財險, 中國太平, 新華保險和人保的內險股組合. 每個組合都輸入10月底的收市價, 結果11月份單月的表現是:
筆者的價值股組合:
+9.47%
恆生指數組合: 0%
內銀股組合: +6.14%
內險股組合:
+13.49%
筆者的價值股組合跑贏恆生指數和內銀股, 但跑輸內險股, 但筆者仍然滿意表現.
投資悶股的困難之一是,
有時想買某些股的時候, 無人肯賣, 或者只有很少股數出售. 筆者仍然有些目標股, 經過幾個月後, 仍然未能完成收集. 不單止持有需要耐性,
連收集的過程都需要耐性.
下一站,牛津
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