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06, 2010

1943-44年法屬印度支那鹿頭正銀一兩銀幣,小鹿頭版 (NGC MS 60)

1943-44年法屬印度支那鹿頭正銀一兩銀幣,小鹿頭版, 經NGC評鑑為MS 60. 筆者發現小鹿頭版有一個現象, 就是較難得到評級, 但一旦得到評級, 分計數都較高, 通常都可以拿到60分或以上. 根據NGC的Population Report, 評分在60分或以上共有28隻, 分別是60(1), 61(10), 62(11), 63(5), 64(1).






簡介:


鹿頭銀幣,是二次大戰期間法國人在越南的河內所製,用來向印度支那半島山區部落農民購買鴉片。當時該處係法國維琪政府管轄,實施鴉片公賣,所得佔其歲入的四分之一。 以往商人均以銀幣支付,但法國所出的安南貿易銀元(坐洋)主幣到1928年後不再生產,銀幣來源日益減少,二戰爆發更使之後繼無力。 而部落村民拒收紙幣或其它非銀質貨幣,故殖民地政府改以搜羅來之各類銀器熔化,製成錢幣形狀的銀餅,由鴉片販子用來交易。 這些山地住民隨即將其熔化,打造成當地人喜愛的銀飾或鑄成銀條窖藏。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南半島北部由當時雲南省主席盧漢的部隊接收。 在託管期間,這支名聲狼藉的駐軍「沒收」了大批財富,其中包括許多鴉片及銀元。 在1946年撤退時,把這些東西都帶回雲南。

後國共激戰,各省經費無著,這些「戰利品」就被出售或當軍餉發放。 部份亦隨民眾避難而外流,香港錢肆是最先出現富字鹿頭銀幣的地方。 自然,這些錢商與藏家便假設這種「銀幣」產於雲南,並將其上文字(老撾文) 錯以為緬甸文。 因此它們被當作「雲南--緬甸邊區銀幣」。

在早先的《世界錢幣目錄》中,它們被歸類在「中國--雲南」欄目內。 後因有爭議,一度被刪除,然後置於寮國名下;現新版已改 列法屬印度支那欄目中(French Indo-China),算是驗明正身,塵埃落定。有人稱之為「鴉片貿易銀元」。

鹿頭則分大小,而以大鹿頭較為罕見。 此幣的難得之處在於幣的雙面深打,屬於早期;因為山地住民有熔化「鴉片貿易銀元」,打造成當地人喜愛的銀飾或鑄成銀條窖藏的習慣,早期留下來的、機鑄紋路清晰、帶光原品幣要稀少很多。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2 則留言:

  1. very interesting collectable item, learned history and knowledge, even i'm not a coin collector but i found much of effort and enthuse paid on it.
    proud of you..cheer :-)

    回覆刪除
  2. 天 国 近 了。
    上帝愛你。讀你的聖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