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再次重申今年內地經濟增長目標定於百分之7左右 ,較去年低 0.5個百分點.
內地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已成為新常態, 在這個背景之下, 身為百業之母的內地銀行需要面對嚴峻挑戰. 但與此同時,
內地銀行業的改革並沒有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而停頓下來. 人行於今年3月1日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提升至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
現時內地有些小型銀行已經把存款利率上浮30%, 中型銀行例如浦東與平安等則把存款利率上浮20%, 建行把存款利率上浮16%,
強如工行農行也要把存款利率上浮10%, 以免流失存款. 照人行行長周小川的講法, 現時距離利率市場化把最後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已經非常接近了.
內地推行利率全面市場化以及存款保障計劃是概率非常高的事.
理論上, 在利率市場化之前, 大小銀行給客戶的存款利率是相差無幾的,
作為客戶當然是傾向選擇大銀行, 因為 (1)大銀行多分行網點 (2)大銀行給人信心, 小銀行擔心有倒閉風險. 基於網點方便和資金安全的考慮,
如果存款利率差不多, 客戶多會選擇大銀行. 但利率市場化之後, 小銀行可以靠提高存款利率去跟大銀行爭存款. 為了賺取多點利息, 有些客戶會選擇小銀行,
但始終還是有資金安全的憂慮. 但存款保險制度就解決了資金安全的問題. 假設每間銀行的存款保障上限為50萬元(人民幣, 下同),
表示只要你在一間銀行的存款不超過50萬元, 即使該銀行倒閉, 你也可以保證拿回50萬本金. 如果一位老人家有200萬元儲蓄, 以前存在小銀行會擔心,
現在可以很安心地存在4間小銀行, 利息比大銀行高, 但資金的安全性跟大銀行一樣. 所以, 存款保險制度其實是大銀行補貼小銀行, 第一, 大銀行相對沒有信心問題,
小銀行才有, 為什麼大銀行也要交保費?第二, 如果劃一按存款的數字交保費對大銀行不利, 因為大銀行的存款比小銀行多, 要交的保費自然多. 結果是,
本來不需要靠存款保險制度去提升客戶信心的大銀行, 不但要交保費,
而且還要交的比需要靠存款保險制度去提升客戶信心的小銀行多.
銀行對人民幣存款的競爭越趨激烈, 戰場更伸延到香港, 最近由於季結因素,
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超過4厘. 事實上, 根據2014年年度財務報告, 4大國有銀行除工行外, 第4季客戶存款皆有流失, 建行,
中行以及農行第4季分別流失客戶存款837.71億元, 1,620.62億元以及1,051.78億元. 此外,
目前有不少內地投資者把本應有風險的市場利率當為無風險利率, 內地存戶對理財產品有剛性兌付的期望, 推行存款保險制度顯示當局要打破這些非市場化的潛規則,
也表示未來將容許有內銀破產倒閉, 上市銀行雖然破產風險不大, 但也可能被殃及池魚.
下一站,牛津
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