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24, 2012

資產重新配置要等時機

早前在網誌作半年投資回報小結, 筆者的永久組合半年(Year to Date)回報率大約為15.25%, 暫時跑贏同期恆指5.46%的升幅. 有網友留言問筆者, 那麼兩年, 五年又是否仍然跑贏同期恆指? 另有網友問, 筆者持有最多的金融保險股這幾年回報強差人意, 嚴重跑輸大市及很多其他投資, 會否考慮改變一下投資策略呢? 筆者永久組合的市值由2008年12月底至今升幅有39.73%, 同時期恆指的升幅有36.5%, (註: 兩者同樣沒有計入股息的因素), 因此, 筆者永久組合的表現大致同恆指差不多. 但筆者必須承認近年投資回報並不理想, 尤其是目前永久組合的市值只及金融海嘯前最高峰的73%, 可謂差強人意, 主要原因離不開金融股是金融海嘯以及歐債危機的主要受害者, 但受制於筆者本身的能力範圍(Circle of Competence), 如果投資金融以外的行業效果不一定更好. 正如有人選擇跟隨巴菲特買比亞迪, 不過買入價當然不是巴菲特的每股8元, 而是等到比亞迪由最高峰88.4元下跌至廿多元才買入, 至今仍然要蝕超過37%. 如果真要在非金融股中選擇, 筆者倒覺得一些優質公用股可以考慮, 包括中電, 電能實業和中移動, 它們的歷史股息率分別有3.83%, 3.84%以及3.77%, 都是盈利和派息皆穩定的優質藍籌, 可以等股價向下調整時收集.

筆者同意需要進一步全盤考慮資產配置的問題, 目前筆者的資產組合包括物業, 股票, 債券, 人民幣, 港元存款, 和當代機制銀幣. 筆者研究過一些有錢人, 發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物業佔總資產非常顯著的比重, 有些生意人, 當年為了做生意而自置物業和商舖, 經營幾十年後發現生意本身只能糊口, 發達竟然是靠物業和商舖的升值. 做了爸爸之後, 筆者對資產配置的合理比重有根本的變化, 由股票主導轉向物業主導. 不過, 資產重新配置要等待時機. 最好的時機當然是想減持的資產在高位而想增持的資產在低位, 退而求其次, 即使兩種資產皆在低位都可以做資產轉移. 但現時股市在相對低潮, 而樓市卻在歷史高位, 絕對不是沽股買樓的好時機. CY上場後增加樓宇供應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方向, 即使未來主力增加的是公屋供應而非私樓供應, 已經足以大幅降低中下價私樓的租住需求, 租金上漲是樓價上升的動力之一, 因為租金回報率是衡量樓價合理與否的指標之一. 此外, 美國接近零息的超低利率已經超過3年半了, 總有轉頭回升的一日, 所引發的資金成本和供樓開支佔家庭收入比率上升, 甚至於熱錢流動對樓價的影響不容忽視, 總括來講, 筆者正等待資產重新配置的時機.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8 則留言:

  1. 以往你強調零現金全數持有股票, 近月才說要增加現金, 也沒怎麼聽你說買債券

    不如分享下你現在的資產組合吧 (包括物業, 股票, 債券, 人民幣, 港元存款等)

    回覆刪除
  2. 理論上講,以1-2倍P/B買入股票,長綫一定跑贏樓房,但身邊的朋友多數在樓房賺到錢,在股票上小賺或輸錢,請教先生爲何如此?

    回覆刪除
  3. 坦白講, 同意先生這番話.
    經過金融海潚後, 金融股未來發展空間會相對小, 受到限制,
    但對比今天香港的發展空間應該還是好的,
    如一群內銀PE 5 倍, 算盈利未來下跌50% 還是10倍PE,
    但香港地產回報現在祇3-4%每年, 祇是過去樓市大升+貢捍帶來大量財富回報.
    現在投資是看未來幾年的經濟走勢, 試想如亞洲樓市崩毀, 閣下買乜都死(金融股一樣死, 因為地產和銀行有著萬千關系) 如果經濟回穩那金融股定必大幅跑贏(因過去幾年實太負面)
    投資第一個物業祇是買個shelter, 是否必需? 每人情況不同, 但到買第二, 三個物業必需要客觀, 理性分析, 當投資一個物業, 時間, 成本相對高, 固普遍會長期持有食到大浪,但閣下看到香港未來十年有進步大浪嗎? 現在投資香港地產??

    而股票一般我們都較短視, 贏糖, 輸廠. 所以有人話” 地產養閑人, 股票收叻仔”

    另外先生提到個別板塊如內需, 資源, 根本搵老襯, 好少少的貴到七彩, 國內品牌爭到七彩, 入門門又低, 看雨潤, 蒙牛, 國美祇是一個又一個的騙局.
    另一句歐美經濟衰退, 資源價格大幅回落, 乜資源公司都死.
    看到這裡閣下還想到有乜可買? 無計啦, 祇因我們生在亂世, 買一個信念吧!
    Dealing with coming change! 自求多福.
    共勉之

    回覆刪除
  4. 匯豐突變壞孩子 美國封殺手尾長

     【明報專訊】香港人一度熱愛的股票、有大笨象之稱的匯豐控股,最近突然由大象變身過街老鼠,成為美英監管機構追打的對象,美國當局發表長篇報告,指匯控放任銀行為墨西哥販毒集團洗黑錢,又與伊朗的恐怖分子關連人物打交道,令匯控可能要支付10億美元計的巨額罰單。與此同時,英國監管當局調查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受操控一事,又揭發匯控和德意志銀行等4家歐資大行的投資部門涉嫌串謀操控歐元區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矛頭直指曾任匯控投資部門主管的現任行政總裁歐智華。在連串嚴重不利消息夾擊下,匯控股價昨天單日大跌近6%,拖累恒指下跌近600點,到底匯控為何會弄到如此田地?在香港監管機構眼中,這家港幣發鈔銀行還是否信得過?

     筆者近日與財金界和監管機構的朋友碰面,話題離不開跨國銀行醜聞纏身,「一煲爆完又一煲」,大家都沒有料到,在「去槓桿化」的資金消退大潮中,水落之後露出來的,竟然是這麼多難看的石頭。有分析員認為,匯控今日面對的困局,完全是錯誤的全球化策略造成的。在1990年代中期和後期,匯控如日方中,不但在英國和香港具有極強勢地位,在亞洲新興市場也舉足輕重,增長迅速,形勢本來一片大好,但匯控覺得在全球化年代必須涉足歐洲大陸和美國,結果冒進地買入大量泡沫化或有毒資產,如美國的次按,後來不斷斬纜止蝕,過去5年受盡折磨,結果打回原形,蒸發了大量股東資本,也錯過了許多黃金機會。如果要問責,過去幾任匯控大班都應該賠錢給股東。

     不過,在政府財金部門工作的朋友看法略有不同,他們雖然也批評匯控投資接連失誤,內部風險管理不夠嚴謹,但他們同時會指出,匯控今天四面楚歌,當中有一些難以預料和控制的政治因素。所謂政治因素,其一是指美國今年是大選年,奧巴馬政府自金融海嘯以來不斷拿華爾街大行「祭旗」,火頭燒到在美國有廣泛業務的歐資銀行,其實是遲早問題,匯控用亞洲銀行家的客戶審查標準去處理墨西哥和伊朗客戶,很自然被美國視為威脅國家安全,司法部和國會當然緊咬不放,匯控除了跪地賠款求饒,根本別無他法。

     所謂政治因素,還有另一重更深層次的意義,關乎美國與歐洲對金融世界主導權之爭。長期以來,美國對於倫敦金融城代表的歐洲金融體系早已看不順眼,擔憂倫敦會搶去美元和其他國際金融資產的定價主導權,金融海嘯初期,美國自顧暇,忙於替華爾街救火,但之後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金融攤子雖然爛,但原來歐洲的金融攤子更爛,美國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近月來美國評級機構、投資銀行,以至美聯儲局、美證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幾乎異口同聲地鞭撻英國及歐洲的金融體制有結構缺陷,指其銀行基準利率受人為操控,這些攻擊雖有一定事實依據,但給人的感覺是想把歐洲的金融聲譽徹底摧毀,令美國資本市場成為環球投資者的唯一安全選擇。在這樣的美歐金融政治角力中,匯控和巴克萊等歐資大銀行成為犧牲品,便毫不令人意外。

     文﹕李先知

    回覆刪除
  5. 市場先生你好!我們很喜歡你的文章!

    在不久將來,我們將會成立《主場新聞》- 一個新類型的新聞觀點媒體。內容主要由我們的新聞資訊Curator,擔當原創報道及新聞聚合的角色,在云云的資訊大海中,收集、組織、策劃、再送到讀者眼前。所以《主場新聞》不是傳統意義下的新聞媒體,我們的目標,是要聚集我城的觀點,成為社會議題的推手。

    網站形式將會接近剛剛拿到普立茲獎的《Huffington Post》,為了保持獨立,我們不涉及外來資金,長遠來說廣告是收入來源之一,但我們不希望受制於廣告商,而是希望能夠吸引相同理念的廣告商和我們合作,建立新的傳媒生態。一如開頭所說,我們很喜歡你的文章,同時感覺到大家的觀點很接近。在未來的日子,我們將會不定期地轉載你發表過的文章、博文。將聲音集結起來,成為公民社會發展的土壤,建立香港這個屬於我們的主場,希望將屬於大家的觀點,聚成一股香港主場的氣勢,揚我正氣。

    如果你真的強烈超級極度反對我們轉載你的文章和觀點(希望不會!),請回覆editorial@thehousenews.com,我們會將你從名單剔除,江湖上再聚吧。

    了解我們更多
    http://facebook.com/thehousenews.com

    祝安好
    《主場新聞》

    回覆刪除
  6. >理論上講,以1-2倍P/B買入股票,長線一定跑贏
    >樓房,但身邊的朋友多數在樓房賺到錢,在股票上
    >小賺或輸錢,請教先生為何如此?

    因為香港買樓多數係用30%首期去〔槓桿〕控制100%資產,再長做按揭20-30年,就算1998-2003樓價大跌五、六十巴仙,只要你能繼續供,銀行係唔會追孖展。所以,只要通脹存在,樓房在戰後係一定賺錢。

    但買股票,俾你攞盡都係五成孖展左右,利息又高,亦唔會有人用攤銷償還加長年期去供股票,所以好難用高〔槓桿〕去享受長線升幅,除非你有知識及能力去用期貨或金融衍生工具做到同樣效果。

    回覆刪除
  7. 理論層面上我不及各方能仁異士,但以先生的財力,可以現時息口做按揭,若有大方向轉變,先生大可全資屬回物業,畢竟利息才是最大的負擔;而因大家都冇水晶球,要低買高賣真的會錯過一些搭順風車的機會,若加埋QE3,真係估唔到究竟磚頭嘅方向,最後我真係覺得只有「黑天鵝」效應至會出現戲劇性變化。

    回覆刪除
  8. 市場先生:租金上漲是樓價上升的動力之一

    雞和蛋理論:
    不過以我曾經租樓經驗睇,〔樓價上升是租金上漲的動力〕比較合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