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30, 2022

內地 reopen 勢在必行

reopen不會是一步到位的事。過程會是緩慢的,反反覆覆的。如果看到一會兒鬆,一會兒緊,一些城市鬆,一些城市緊,那是很正常的。

因為,一放鬆,確診數字肯定會標升,醫療資源會緊張,到時可能會收緊一下。這種反反覆覆的情況一定會出現。但我相信reopen的方向不會改變。

 





國情

當今習大大的總路線是國家安全和共同富裕。

總路線之下的總方針包括房住不炒和動態清零。

總方針很難會改變,但總方針之下的各種政策是可以改變的。房住不炒的總方針之下,可以有打壓的政策,比如3道紅線,也可以有支持的政策,比如最近的房地產融資16條,第三支箭的房企股權融資優化5項措施。

大家可以看到,房住不炒的方針沒變,但政策可以是打壓房地產行業的,也可以是支持房地產行業的。

所以,不要看到房住不炒這個方針沒變就認為一切都是一樣。

這就是國情。

星期五, 11月 25, 2022

房地產的政策底已經出現

支持房地產的金融16條正式出台,意味房地產的政策底已經出現。

內地有所謂的政策底,市場底和業績底。現在政策底已經出現,業績底應該要滯後比較長的時間。

受惠政策的民企內房主要是高信用未出險的民企。包括受惠第二支箭發債的龍湖,美的置業,新城,以及這兩天跟銀行簽戰略合作的萬科,碧桂園。這些就是可以生存下來的民企內房。

再補充一下,現在民企發債需要什麼條件。龍湖和新城可以發債,因為它們有收租物業,現在發債需要有投資物業做抵押,而且是未被抵押的投資物業。第二支箭政策支持把抵押品的LTV 比率從40%,50%提高到100%,有助減少對抵押品的消耗速度。美的置業沒什麼投資物業,但它可以靠美的集團擔保來增信。至於碧桂園也是比較少投資物業,但碧桂園對三四線城市經濟的影響大,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它可以靠地方政府的增信來發債。

星期一, 11月 14, 2022

金融16條支持房地產

11月8日的第二支箭2500億元購買民企內房發債,利好示範民企,比如旭輝,碧桂園,新城。周未又出個金融16條,我覺得這次邊际受惠較大是非示範民企,比如雅居樂,龍光,合景,寶龍,富力這些。到了非示範民企都升了之後,這波內房平淡倉行情就差不多走完了。明年市場的焦點又會回到業績和銷售,民企內房又會恢復下跌。所以民企內房是短期樂雞,中長期仍然悲觀。


星期五, 11月 11, 2022

內地防疫政策出現拐點了

 大利好呀!出了防疫20條。




美國通漲見頂?

昨晚美國通漲數據的亮點是,扣除房屋的核心CPI環比下跌0.1個百分點,這是自2020年5月以來首次下跌,意味通漲很大機會已經見頂。

不過,通漲距離美聯儲2%目標仍然比較遠。因此,目前情況是通漲見頂但下降會是緩慢的過程。

星期四, 11月 10, 2022

放話了

今天政治局常委會議,習大大放話了。正式提出要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意味要糾偏了.




星期日, 11月 06, 2022

要糾偏了.

要開始對執行動態清零總方針過嚴,甚至瞎搞的人開刀了。接下來應該會看到越來越多這方面的消息。

星期六, 11月 05, 2022

北京國家衛健委官員和專家記者會

 有幾點個人看法, 不一定對.


第一, 動態清零這面旗幟是不會放棄的, 因此, 看到這句話不代表政策沒有改變,或者不會改變.將來就算政策有調整,大家還是會繼續看到動態清零這四個字. 動態清零的"動態"兩字本身就是留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第二, 內地政策的轉變是很細緻的.每次會議的用字要細看分別,變化就在其中.

第三, 內地記者會發問的人選都是事前安排好的.記者會上有中央廣播的記者問防疫政策有沒有調整,主持人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這是個積積的信號.

第四,以前內地宣傳太側重講中招後的嚴重性,講到老百姓都怕了.我估計未來會更多強調中招後不一定很嚴重,消除老百姓的恐懼感,再加上口服藥物,政策才有機會調整.內地防疫政策就像鐵達尼號,要調整方向也會是漫長的過程. 改變會先從輿論開始, 要特別留意人民日報. 輿論的方向是由人民日報掌舵的. 我估計從輿論轉向,到政策微調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 


最後想說, 這段期間繼續看到地方層面封控的消息,我一點不覺得意外,因為地方層面的執行者一定是一切從嚴, 寧左勿右.






星期五, 11月 04, 2022

內地要reopen了嗎?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內地防疫方面開始會準備放鬆。內地做事是先有全盤計劃,推演很多次,才開始行動。預計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放鬆。準備好疫苗和口服藥。然後發動宣傳教育,告訴民眾即使中招大部分人只是輕症。之後再逐步放鬆。先5+3,再3+3,再0+0,一步一步放鬆。


希望會是這樣。經濟和股市才有希望。


補充幾句, 內地防控有沒有放鬆機會, 不是看目前市面上的情況, 因為有滯後的. 什麼意思呢? 下面的人執行政策一定是一切從嚴, 因為一旦出事要負責任, 所以, 除非有明確的放鬆政策出台, 否則一定仍然是非常嚴格,甚至超過政策要求,寧枉勿縱. 


因此, 這種大事要調整, 會先從輿論開始帶領節奏. 所以, 政策有沒有放鬆跡象, 不要看目前市面上的情況, 而是看煤體,最重要是看人民日報怎麼講, 最權威是人民日報社論. 先從輿論和宣傳開始,到實際放鬆政策, 需要一段時間的. 


另外有網友關心我的組合, 誠如我在9月4日的post所講, 目前組合是:67%華潤電力,平均成本15.8元,扣除中期股息0.21元後成本降至15.59元. 18%恆隆地產,平均成本12.8元,扣除中期股息0.18元後成本12.62元. 15%現金做了定期, 是在7月初做的, 6個月的定期, 明年1月到期. 我是有點後悔當時只做了15%, 應該多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