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第2輪iBond(#4214)申請人數約33萬人, 按照循環機制分配, 首先每個申請人獲派1手, 然後申請2手或以上者再獲派1手, 如果有餘額再向申請3手或以上者派多1手, 如此類推, 由於申請人數只有33萬人, 而iBond發行額為100億元, 表示申請3手或以下者將全數獲得分配, 大額申請者可獲派的數量則要視乎申請1至2手的人數, 越多人申請1至2手, 大額申請者可獲派的數量就越多, 不過筆者估計最多大約5至6手而應該不會超過10手.
iBond為期三年, 每半年派息一次, 息率與六個月通脹平均數字掛鉤鉤, 但至少也有一厘, 而政府預計今年香港通脹率為3.5%. 標準普爾給予香港政府長期信貸評級為AAA, 而美國則只有AA+, 但執筆之時美國3年期國庫債券的孳息率只有0.375%, 顯示香港政府非常慷慨, 幾乎等於派錢給市民. 市場人士估計新iBond上市後價格大約徘徊在103至104元之間. 筆者想提醒有意在2手市場增持iBond的散戶, iBond的票面值為100元, 表示3年後債券期滿時政府只會支付100元(以每單位計算)贖回iBond. 如果投資者以高於票面值買入iBond, 買入價超出票面值的金額稱為溢價(Premium), 於iBond期滿時將化為烏有, 因此, 以溢價買入iBond而且有意持有至到期的散戶適宜每年為相關溢價進行攤銷(Amortization). 舉例, 如果投資者以103元於2手市場買入100個單位(即是1手)iBond, 3元的溢價分3年攤銷, 表示每年攤銷1元, 假設iBond每年息率為3.5%, 表示每年每單位收3.5元, 扣除1元溢價的攤銷之後, 實際每單位的利息收入便降至2.5元. 到iBond期滿時將累積3元的溢價攤銷加上從政府手上取回的100元, 便完全回收103元的成本.
其實市面上一些優質而派息穩定的藍籌股, 例如恆生和中銀香港, 投資者可以視之為iBond以外的選擇. 以恆生為例, 由2000年至2011年, 市場雖然經歷科網泡沫爆破, 沙士, 美國次按風暴引致的金融海嘯, 歐債危機等不利事件, 但12年來恆生總共派息63.8元(以每股計)或平均每年派5.32元, 近年也能維持在每股5.2元的水平, 筆者認為當恆生的股息率在5%或以上(表示股價在104元或以下的水平)便值得買入作長期收息. 投資者可當恆生股票為息率5%的長期債券, 持有20年靠股息收入已經能回收成本, 筆者相信未來20年恆生能夠維持目前派息水平的機會相當大, 持有高息率而已往績穩定可靠的藍籌股, 筆者認為無需懼怕或擔憂股市的波動. 筆者每次出席恆生的股東會, 都見到不少恆生股東是年長的人士, 每年收取豐厚股息, 生活優哉悠哉, 彷彿與外面風聲鶴唳的市場隔絕.
台灣yahoo: http://tw.myblog.yahoo.com/mr-market/
新浪Sina: http://graham_choi2003.mysinablog.com/
香港yahoo: http://hk.myblog.yahoo.com/mr-market/
坦白講, 真是抗通漲咩, 大家都是想賺錢姐.
回覆刪除如果沒得在市場買賣, 一定要HOLD到期, 比你抗通漲, 吾使加碼, 100億都派吾完
Do you think it is hard for 11 to maintain its high ROE >20% for the coming 20 years?
回覆刪除I think it is very challenging for HSB to maintain ROE at 20% or above for the coming 20 years.
回覆刪除市場先生你好
回覆刪除想問你在交行,信行中看好誰的未來發展??
如果政府要通過I bond派錢出去,點解唔直接d??起碼幫到赤貧人士,香港政府財政穩健,沒有建立債市的必要,融資番黎既錢何去何從?若沒有作為倒不如直接派錢,起碼得民心!
回覆刪除先生
回覆刪除恆生和中銀香港二選一 你會選哪一個 謝謝
回應Funny Movie: 交行好過中信.
回覆刪除回應無名氏: 恆生和中銀香港兩者我都喜歡. 恆生管理層質素好, 中銀香港有政策優惠.
直接派落戶口有乜意思,PGHK最憎唔用腦又不勞而獲的人... 社會寄生蟲香港唔歡迎你.
回覆刪除